創意階層的興起
美國學者理查德·佛羅里達曾經用1999年的數據描繪出美國當時社會的職業群體。主要有四種群體:農業階層、工業階層、服務業階層和創意階層。服務業階層和創意階層共同構成第三產業,美國等發達國家平均第三產業人口占就業比重高達80%
創意階層是那些發揮著“創造新想法、新技術或新創意內容”的經濟功能群體,包括科學、工程、建筑、設計等領域的工作人員,以及商業、金融、法律、醫療保健等領域的創意專業人員。、“超級核心創意階層”(創意階層的核心)1999年占全國就業人口比例為12%,創意階層則達30%,而服務階層的人數則超過了40%。[1]
這些人具有創新精神,注重工作獨創性、個人意愿的表達以及對不斷創新的渴求,也代表著一種新型的職業選擇、生活方式選擇。這一階層群體的共同特征是“看重創意、獨立性、差異性和價值”,因此,人才、科技和寬容(Talent,Technology,Tolerance)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了創意階級是否聚集在特定城市。
中國的“數字游民”
對比中國的社會現狀,互聯網內容產業興起,培養了創作者經濟,短視頻、直播、Vlog的從業者數量不斷增加。國內典型的UGC內容平臺B站的月均活躍UP主已達270萬,24-30歲人群是B站創作者的主力,而31歲以上創作者人數增速顯著,高達80%。[2]
互聯網內容創作者背后興起的是“數字游民”(Digital Noma)一族,只要有WIFI,有一個可以辦公的小空間,讓自己的工作在任何有互聯網的地方都可以完成,這對被困在一線城市的上班族是一種解放。
數字游民實現了地理自由,可以不受辦公地點的拘束,也收獲了各地旅行游玩的自由。實現地理自由后,甚至還有人實現“地理套利”——拿著相對較高的絕對收入,去那些物價低廉的城市生活,簡言之就是花同樣的錢,得到更高水準的生活品質。[3]一位插畫師花1.5萬元在鶴崗全款買房,就是地理套利的例子。
鶴崗當地戶籍人口已連續16年呈現負增長,人口在持續凈流出,但奇特的是“數字游民"一族卻讓咖啡漲價。前往這樣的城市,并不適合所有的主播、博主,而是更適合“數字游民”中的文化創意類的創作者。[4]
買房、置業仿佛又是“數字游民”最后的歸宿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紐約廢棄的SOHO區因為較低的房租被青年藝術家占據,實現了涅槃重生,房產和商業價值提升,吸引大批中產階級和游客重新回歸,原來的藝術家卻又無法負擔商業繁榮之后飚高的房價而被迫撤離。這樣的歷史結局可能也會發生在“數字游民”置業的地方。
Reference
理查德?佛羅里達:《創意階層的崛起》:https://book.douban.com/subject/5264781/
[2]
《2021B站創作者生態報告》來了!: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read/cv14332832
[3]
數字游民部落:有可能是中文互聯網第一條全面深度介紹數字游民的視頻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kG2TkeRZuACf7I1xm4Otjg
[4]
秦朔朋友圈:鶴崗買房:腦洞就是家!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QCi3uvxwL-7M_02NN1dEW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