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往往會用自己的道德標準來評判人,如果一個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,那它就被看作是不得道德或邪惡的。這種“看不慣”對方的心態,就像是《麥田里的守望者》描繪的年輕的霍爾頓那樣,看不慣周圍的一切那樣,內心苦悶,企圖逃出虛偽的成人世界去尋批純潔與真理的經歷與感受。
? 對一個人來說,一輩子里注定會不時去尋找一些他們自身周圍所不能提供的東西,要么他們以為自身的周圍無法提供,所以放棄了尋找,他們甚至在還沒有真正開始尋找前,就放棄了。一個不成熟的人的標志是他愿意為了某個理由而轟轟烈烈地死去,而一個成熟的人的標志是他愿意為了某個理由而謙恭地活下去。[1]?
“看不慣”的心態
在絕大多數爭論中,人們似乎都在試圖說服對方,但他們其實最多只能說服自己?!翱床粦T”別人意味著自己也有不足。年輕人的智慧跟老人的輕佻一樣不討人喜歡[2]。年輕人不能處處都要挑人刺、改變別人,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。
莊子說:“物固有所然,物固有所可。無物不然,無物不可?!比f物都有存在的價值和理由,萬物相通,不同的看法都只是反映了事情的一個方面。反過來說,對他人的評價,往往實際上反映了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。
復旦大學梁永安在《閱讀、游歷和愛情》里就有談這一點:
? 我覺得現在很多人一輩子可能特別年輕時代最害怕的一個事情,就說你一半時間都在抱怨,都在敷衍,這個時候對你是真的是自我摧毀,讓你在后半生變得黯淡無光。所以我覺得就是多罵自己,對自己的那種無知,對自己的這樣一種情感的單薄,對自己承受力的這樣一種虛弱,那一定是要有一個非常好的一個自我的就一個鞭打。這時候就不一樣,就是世界不美好或者不太美好,但是我要變得越來越美好一些,我覺得這樣的話就會改變你的那種負面。就是使你自己呢,因為我覺得一個人的一輩子就是說他非常好的一個品質,有一種自我批判精神。然后這個時候你會改變你的很多東西,你會聽到批評你的話,你會很高興,因為你自己對自己覺得知道自己這些有缺陷,而且你會活在一個真實的世界。真實的世界是什么呢?真實的世界就是世界有缺陷,自己也很缺。然后別人說你有缺陷,那是在說真話,因為我覺得其實這個方面年輕的時候一定有要有這種力量,那么就好得多了。[3]?
非暴力溝通
你說出口的話將會改變你的人生。言語上的指責、嘲諷、否定、說教以及任意打斷、拒不回應、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,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。[4]所以,當面對別人的評判或指責時,報之以防衛、回避或攻擊不是最好的應對方式。
看慣”看不慣“的事情,非暴力溝通是一種“溝通過程”或是“善意溝通”,它包含表達與聆聽,能讓我們由衷地給予,與自己和他人建立連結,并充分展現天性中的善意。
調動自己的自控力與情緒管理,深度聆聽自己和他人,培育對他人的尊重、覺察與同理心,發自內心地相互給予。在一個更深的層面,非暴力是持續的提醒,讓我們更好地專注于自己的生命意義和方向。非暴力溝通意在提醒我們早已知道的:人與人之間相互連結是人類的天性。
Reference
J·D·塞林格:《麥田里的守望者》:https://book.douban.com/annotation/25858298/
[2]
[美] 納西姆·尼古拉斯·《塔勒布:塔勒布智慧箴言錄》:https://book.douban.com/subject/36118968/
[3]
梁永安:《閱讀、游歷和愛情》:https://book.douban.com/subject/35863001/?icn=index-latestbook-subject
[4]
[美] 馬歇爾·盧森堡:《非暴力溝通》:https://book.douban.com/subject/3533221/